【歷史介紹】《血之地》(The Field of Blood)
作者/Author:王人俊/Ralph Wang
聽到《血之地》(Field of Blood)這個名字,你可能會覺得這是某個知名歷史戰場的綽號,或奇幻小說的場景,但不是。這是一些人對19世紀上半葉美國國會的稱呼,因為美國國會就是字面意義上,整天流血打架的地方。
這也是一本耶魯大學歷史教授Joanne B. Freeman的著作名稱。加上副標題後就沒那麼奇怪了:《血之地:國會暴力與通向內戰之路》(The Field of Blood: Violence in Congress and the Road to Civil War)
跟我們現在習慣的樣子相反,美國國會在19世紀上半葉是 以暴力好鬥聞名世界。議員拳頭互毆是家常便飯,使用手杖和佩劍彼此攻擊並不稀奇,拿出手槍和布伊刀(Bowie knife)互相威脅也日常演出。至於互毆發展成街頭械鬥,議員打不過癮約出去決鬥,也不值得意外。同時至少有一名議員死於議員間的榮譽決鬥中。
而隨著時間過去,相同的歷史事件會被加上不同的意涵。現在一般的美國人提到國會打架,只會想起查爾斯・索姆奈(Charles Sumner )被手杖毆打事件,被視為南北對立升級的象徵。但是在當時相關人士留下來的紀錄,這件事情一點都不奇怪。國會就是要打架的。甚至到1850年代,很多美國鄉民投票選議員的標準就是看他進國會能不能打,而送給議員的禮物是刻上「言論自由」文字的槍械。
美國當時的議員也是高手如雲,例如大衛・泰瑞(David S. Terry),是一名法官與律師,卻以使用布伊刀的格鬥技巧聞名當世。而本書作者在演講中更是有如下歡樂評語:「南方議員比較喜歡單挑,因此國會衝突通常是他們發起。但這不是說他們比較暴力,只是北方議員比較擅長暴動打群架。」
現代國會是由中世紀的貴族議會演變而來,說白了就是擁兵自重的貴族們協商談判的場所,別說決鬥,談判破裂走上戰爭都不稀奇。因此在比較「溫和」的遊戲規則成為默契前,國會打架在全世界都很常見,韓國國會出現過 電鋸、俄國國會則拿出過前蘇聯的機槍。日本的明治和大正時代議會也是經常互毆。日本前首相鳩山一郎當年便是 以柔道二段的身手開啟他的國會無雙傳奇。
值得一提的是,美國很多總統都是習武者。雖然《吸血鬼獵人林肯》中的大斧獵人純屬惡搞,但亞伯拉罕・林肯年輕時是著名的摔角高手,則屬毫無疑問的史實。西奧多羅・羅斯福除了精通射擊、擊劍,也擅長摔角和拳擊。許多次外賓到訪白宮時,羅斯福總統仍然忙於和隨扈練習格鬥。
美國其他有名的摔角手總統包括但不限於:約翰・亞當斯、安德魯・傑克森(他老兄軍武事蹟太多了,其實不差這個)、詹姆士・艾布拉姆・加菲爾、卡爾文・柯立芝、富蘭克林·皮爾斯、威廉・霍華德・塔虎脫等。
至於劍術,這在19世紀的紳士中太基本了,就不特別講了。
我想這個小故事,除了讓你驚訝於對美國的民風剽悍,也可以讓你對台灣國會打架有不同的想法。
本書連結:https://www.amazon.com/Field-Blood....../dp/0374154775
作者演講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_a0gTdDHDE
作者是個熱情洋溢的學者,演講非常精彩不無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