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後擊」是什麼?(上):只是一種比賽規則,並不算模擬實戰

Aquila Formosa
Apr 27, 2022

--

作者/Author: Ralph Wang
編輯/Editor: Jane Tsao

後擊(After Blow)是什麼?這是出現在 HEMA 比賽的一類規則。指在命中對手後,對手會有一至數拍的時間,進行一次反擊。反擊會導致取消攻擊、扣固定分數、扣指定部位分數等不同的結果。

一些中文資料,過度理想化期待後擊的規則,例如「後擊是模擬實戰」,「後擊比第一下命中規則接近實戰」、「比賽採用後擊才是訓練實戰行為」等,卻不符合歷史事實。

Antonio Manciolino是Achille Marozzo的老師,他於1531出版的作品《Opera Nova》中提到的contrapasso(復仇)規則,是早期文獻中類似後擊規則的案例。圖片來源:wiktenauer

義大利紀錄的後擊:為了「不實戰化」而設計的安全規則

16世紀初義大利武術大師Antonio Manciolino的作品《Opera Nova》以及作者不詳的抄本《 Anonimo Bolognese》(意思是《匿名波隆那人的手稿》)等文獻,明確地記載了一種名叫 contrapasso(復仇)的比賽規則,參賽者被命中後,可以追出一步回擊。

而根據第二份文獻《 Anonimo Bolognese》的上下文,可以看出 contrapasso 並不是為了「模擬實戰」而存在,而是為了:

(1) 防止雙方選手做出真實戰鬥中會出現的連續追擊
(2) 防止被命中要害的選手,無視常理地持續動作
(3) 防止比賽中連續地鈍劍互打,導致雙方情緒失控…等

說白了,義大利的「後擊」規則主要是一條了避免危險而存在的「安全準則」,同時藉由限制攻擊次數,讓比賽比較容易讓觀眾觀摩。

理由(2)特別值得單獨解說。《 Anonimo Bolognese》原文的比賽規則部分非常明確的表明,義大利人認為被真劍以一些方式命中後,人通常會直接失去行動能力,回擊幾乎不可能發生。但是在比賽中,被這些方式命中的人,他們仍然被許可做出contrapasso。

換言之,義大利人很清楚 contrapasso 並不真實,而且是為了不真實而存在,比賽則是一種展現技術的遊戲。事實上,《Anonimo Bolognese》在該段落中特別提到。跟比賽不同,在實戰中,要走多少步,要打多少下都行

這是「現代」後擊規則的歷史起源之一,顯示模擬實戰不是對稱式後擊規則的用途。

法蘭西與比利時武術公會的後擊:一種非對稱訓練

17 世紀法蘭西與比利時的武術公會採用過一種名為山丘之王(King of Hill)的規則,則是另一種現代後擊的起源。山丘之王源自歐洲孩童遊戲,擔任「山丘之王」的人擁有「被打中後可以回擊」的特權,時間從一拍(tempo)到三拍不等,挑戰山丘之王的人則沒有回擊的權利。而當互擊發生時,山丘之王會被視為有利的一方。挑戰山丘之王成功的人,將擔任下一個山丘之王,訓練繼續進行。

換句話說,山丘之王是一種「不對稱循環訓練」,目的是提升受訓者在戰鬥中的生存能力。

這個方式假定挑戰者(相當於受訓方)承受不了一次攻擊,而山丘之王(相當於訓練者)相反,中招還能持續回擊。很多國家的軍警都有類似的訓練手法,很顯然這不是現代意義的「公平對等的淘汰制比賽」。而這也不是在「模擬實戰」,這就是一種不對稱訓練。

山丘之王(King of the Hill)原意是歐洲的一種兒童遊戲,來源已不可考,後來被衍生成為法蘭西-比利時的武術訓練規則。圖片為老彼得·布勒哲爾(Pieter Bruegel de Oude)的世界名畫《孩童遊戲》(Children’s Games)中出現的山丘之王。圖片來源:wikipedia

古人並沒有覺得後擊模擬實戰

義大利和法蘭西-比利時的例子說明:

(1) 對稱式後擊規則並不是模擬實戰
(2) 對稱式後擊規則產生的選手行為並不現實,而且不被文藝復興義大利人認為有「實戰訓練意義」。
(3) 現實沒有公平可言,山丘之王代表古人知道對稱式規則本身並不反應現實。
(4) 比起現代人對後擊的浪漫想像,古代人實際得多

雖然後擊在文藝復興時代還算普遍,但是也有很多地方並未採用後擊規則。例如日耳曼地區主要流行玩「乾式」或「濕式」規則,這兩種規則都是第一下命中即分勝負,差別是「乾式」指的是不用見血的命中即有效,「濕式」則指命中必須見血才算數。

很多現代人想像日耳曼人舉辦的劍術比賽,是他們培養公民戰士的主要手段(其實不完全是,而且 Fechtschulen 也不是現代比賽,不過這是另外兩個主題),義大利人的比賽反而是種技術秀;同時,同一群現代人,又想像後擊規則比較模擬實戰,而先擊中得分不模擬實戰。兩種想法,是明顯的自相矛盾

一幅描述1585年於杜塞道夫(Düsseldorf)舉辦的Fechtschulen的版畫。請注意光是版畫描述的場地運用方式,都可以看出Fechtschulen一點都不像現代比賽。圖片來源:wikipedia

現代比賽的「後擊」,其實是新發明的產物

現代比賽的「後擊」,雖有概念上的祖先,但本質上還是現代發明的比賽規則。它既不對應現實,也不是「史實」存在的比賽規則。多數現代 HEMA 比賽的後擊,是借用了古代的概念,並且混合奧運擊劍的規則創造出來的現代產物。

以前面提到的法蘭西和比利時的山丘之王為例,山丘之王不僅不是對稱比賽、計分規則以及循環流程也完全不同於現代HEMA比賽、它有效區域也不是全身,而是手肘與腰部以上,有效區域還會隨著交手次數而縮小;甚至有效的攻擊方式也有限制。

這也是為什麼你會在一些英文討論中,看到 HEMA 人自嘲「現代HEMA 比賽不過是加上了後擊的奧運擊劍」。雖然這只是自嘲,但比起想像後擊是模擬實戰,它有更多的現實依據。

後擊假設:總是有一下且只有一下的反擊

後擊規則預設的情境是:一個人發動攻擊後,不論命中任何部位,對方會在一拍到數拍內,有一下,而且只有一下反擊。這在非常多層面都不真實。

Matt Easton 的頻道 Scholagladiatoria 經常介紹古代實際戰鬥留下來的報告和紀錄。在一期節目中,他舉證了大量的歷史案例,沒有一個是以類似後擊規則的形式結束。現實世界發生的戰鬥,開始、流程,到結束方式,壓根就不像比賽,也不符合後擊規則。

Matt Easton眾多介紹歷史上實際戰鬥紀錄的影片之一,在這類影片中他經常提醒大家,後擊規則並不模擬實戰,現實世界有大量的反例。

從可考的古代紀錄,以及現代暴力紀錄來看,現實世界一次冷兵器命中後,會發生的事情包括:一方幾乎立即失去戰鬥能力(包括生理或心理性因素)、一次回擊、雙方交換多次殺傷行為,以及各種其他情況。每次攻擊與命中的時間均不固定,有時候造成雙方同時死亡或重傷。交戰中的整個過程千奇百怪,大多也不像後擊規則描述的快速、乾淨

現代比賽的實例

多年前我曾目睹一場比賽,一名長劍新手,對上手持雙劍的菲律賓武術教練。該比賽的一次交手過程大致如下:

1. 長劍新手揮劍斬向雙劍教練左肩。
2. 雙劍教練舉左劍攔下該次斬擊,雖然力道減輕,但長劍仍然稍微地斬中了左肩。
3. 長劍新手命中後便開始後退,而雙劍教練迅速往前跨了兩小步。
4. 第二步落下時,雙劍教練右手連續揮出兩次斬擊和一次刺擊,全數命中長劍新手的胸腔與腹部。

比賽採用一拍後擊制,該雙劍教練的所有反擊都屬無效。兩人的對局重複類似模式,直到該教練被新手淘汰為止。

我不確定其他人怎麼看待以上過程。但是旁觀這場比賽,是我第一次對「後擊規則」在比賽中的優越性產生疑問。

如果雙方都是持用真實兵器在交戰,長劍新手斬向雙劍教練的攻擊可能造成左肩一定程度的損傷,但是恐怕很難阻止雙劍教練的後續攻擊。而該教練的三下攻擊都是對軀幹的高威脅動作,尤其是刺擊軀幹。

如果只考慮規則,你會直接認定教練輸了,而且他的追擊是違規行為,儘管他做的是菲律賓武術訓練的標準手法。如果是真實兵器搏鬥,該武術教練不只有更高存活機會,出招也更為致命。而比賽中,他的行為卻被後擊規則懲罰

進一步論,假如比賽採兩拍後擊制或三拍後擊制,比賽的結果會完全不同。一拍後擊,兩拍後擊,三拍後擊,哪個賽制更「模擬實戰」?

以上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問題,因為後擊在歷史上,一開始就不是在模擬實戰。

《最後的決鬥》的反證:實戰不符合後擊規則

1480年代,決鬥發生100年後手稿中描繪的Carrouges vs. Le Gris審判,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。這類圖畫與記載的落差也是研究時候要小心注意的。圖片來源:British Library

如果讀過我們關於《最後的決鬥》(The Last Duel)的真實歷史介紹,你會注意到,法國騎士尚·德·卡魯日(Jean de Carrouges)獲勝的方式完全違反「後擊」規則:

尚·德·卡魯日(Jean de Carrouges)在大腿被刺傷後血流如柱,但他冷靜觀察局勢一小段時間,趁隙躍起撲向雅克·勒·格里斯(Jacques Le Gris)展開摔角,將對手壓制在地,拔出備用的劍,從臀部刺殺格里斯。中間還包括大量的叫罵,要求格里斯懺悔認罪等行為。

1386 年 12 月 28 日的巴黎決鬥場上,卡魯日視現代比賽規則為無物,不只沒有在一到三拍內完成後擊,而且沒有在五秒內結束摔角

在現代HEMA比賽中,他可能因為違規被逐出賽場;但在14世紀,他是名有著長年作戰經驗,勇猛出名的法蘭西騎士。

以上是關於後擊的問題的一些例證。總歸一句話,現代比賽的後擊規則並不模擬實戰,它就是一個比賽規則而已。我們可以享受比賽,在比賽展現技術,但不應該對自己在做什麼有錯誤的想像。

參考資料

Antonio Manciolino. (1531). Opera Nova
不明. (約1510s). Anonimo Bolognese (MSS Ravenna M-345/M-346)
Chris Vanslambrouck, Kevin Maurer. (2017, Sep). The Fechtschulen: Historical Context
Tsao, Jane. (2021, Oct. 25). 流血的正義與榮譽?-《最後的決鬥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(2/2 )

--

--

Aquila Formosa

Aquila Formosa是一個歷史歐洲武術(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,簡稱HEMA)的練習與研究團體。目前主要研究項目為中世紀晚期的歐洲武術,以日耳曼系統為主,同時會旁及部分Fiore系統,同時也會練習19世紀的英式軍刀。